第275章 豪格之死真相_南明鼎革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275章 豪格之死真相

第(3/3)页

认,看着神色越来越轻松的摄政王多尔衮,哭泣道:“皇叔父摄政王,豪格死不足惜。

  在死之前豪格有几句肺腑之言希望与皇上,与皇叔父摄政王,与诸位大臣说说,不吐不快,不说我死不瞑目啊。”

  板着脸,身体虚弱的多尔衮举起手臂示意对方但说无妨。

  经过数月准备,自知必死无疑的豪格也不那么悲戚,当即在这大殿之上谈起义勇军,谈起当日之败。

  诚然这次征川大军全军覆灭主要是指挥处置失当错置,比如分兵冒进,派出诸部四处追击流寇,劫掠乡里。

  比如对四(川)地形考虑不足,没有料到当地民众据守山寨对分兵的清军进行劫杀,如此开战半个月之后各路兵马联系几乎中断,大家未能及时获得消息率部撤出。

  除这些之外,最重要的就是义勇军虽然人数不多,但手中火器威力远在汉军旗之上。

  义勇军战术得法,善于借助地形之利,构筑壕沟等工事。

  义勇军将士悍不畏死,面对满清集团步兵冲锋,骑兵冲锋,若是其他部队可能早就一触即溃,但这些人一个个拼死抵抗。

  义勇军将士训练有数,即便面对骑兵冲锋也很少发生崩溃的,大家常常三五成群的聚合在一起不断反击。

  ……。

  听豪格在大殿上支支吾吾,全都说这些细微枝末的事情,辅政叔德豫亲王多铎坐不住了,在率部攻占南明之后,回到北京之后就被封为辅政叔德豫亲王,现在是满清第二大实力人物。

  瞪着豪格,多铎数落豪格的不是,不可否认义勇军是天下一等一的强军,但那又怎样,义勇军不到三万人,而这次入川的满蒙八旗超过万人(满洲正蓝旗、满洲镶红旗,满洲镶黄旗巴牙喇营,蒙古八旗),汉军八旗五千,绿营兵马五万人,除此之外,若再加上强征而来运输粮草的民众,足足超过十万人。

  在大败张献忠之后,若全力攻打近在咫尺的义勇军,如此虽然胜负难定,但至少征川大军可以全身而退。

  多铎说出自己的看法,从一开始豪格陷入义勇军巨大阴谋之中。

  大概在战前杨麟就分析了豪格,就像诸葛武侯那样神机妙算。

  豪格性格跋扈,满清诸将骄傲轻敌,如此在清军轻松击溃大西军之后迅速的做出调整,利用清军四处出击的机会一举击溃入川清军主力,堵住入川通道,最后来一个关门打狗。

  否则的话实力强大的义勇军为何一再要与日薄西山的大西军媾合,供给粮草?

  在大西军溃败之后,百里之外的杨麟为何没有做出强烈反应,率部逼近清军,收拢大西残部与大清决一死战,而是派兵处处把守营寨,然后等待豪格掉进这个巨大口袋之中。

  众人恍然大悟,若真的是这样,实在太可怕了。

  大家一个个跳出来指责豪格的不是,豪格被重新关入大牢之中,诸王大臣共议枭首。

  身染风疾的多尔衮见身边顺治面露不忍,想了想,只是令豪格在狱中自尽。

  这个时代满清刚刚告别愚昧,远不是什么文明人,豪格自尽之后,多尔衮、阿济格、多铎等人遵照满清礼俗,即父兄死则妻其妻,将豪格的遗孀纳为自己的侧妃。

  一切显得理所当然,就像历史上多尔衮娶自己嫂子,顺治亲母,孝庄皇太后为妻子一样。

  这在当时本来就是非常自然的事情,但数百年之后很多满清遗子遗孙为了证明多尔衮残暴没有否认这件在当日满清非常自然的事情,但要刻意否认所谓的太后下嫁这种事情。

  在处置完豪格之事之后,满清朝廷意见沸沸扬扬,以济尔哈朗为首的保守派认为明军势大,不如让出西南诸省,与南明媾合,就如同历史上金国与南宋一样,南明统御西南云贵川两广地区,而满清则统御全国大部。

  如果满清还没有入关多尔衮、多铎等人可能没有意见,但现在满清已经统御全国大部,怎么甘心看到自己如同昔日金国呢?

  在震惊于入川清军全军覆灭之后,以多尔衮为首的满蒙权贵认为现在天下十分满清已经占据七分,断不可因为如此挫败而放弃统御全国的大好机会。

  而恰在这时那些投降汉奸,特别是范文程、宁玩我、冯铨等人认为南明官场上官员相互倾轧,就像历史上岳家军那样,杨麟及其义勇军可能在面对鞑子入侵时轻松自如,但要面对后方的冷箭那就不会得心应手了。

  争吵了一个月,决定如历史上魏国防备蜀国北伐一样,派出辅政叔德豫亲王多铎、平西王吴三桂统御大军控制汉中,控制陕西,将义勇军堵在岐山一线,让义勇军走不出秦岭大山之中。
记住手机版网址:m.173kxsww.com
加入书签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