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1章 有钱出钱,有力出力_南明鼎革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151章 有钱出钱,有力出力

第(1/3)页

  钱钱钱,深夜回到衙门之后,同知钱邦芑、范文光、赵司炫找到杨麟,谈得最多的就是钱。

  抚恤死难者需要钱,抚恤重伤号需要钱,奖赏立功人员需要钱……..

  明朝规定每亩水田田赋5升大米,每亩旱地3升大米,加征三饷之后每亩水田为  7升5稍,旱地为5升,但实际征收得更多。

  由于有商赋等方面收入,再加上建立户口薄身份证丁赋征收大量增加,田赋实际增收远未达到官府征收额度。

  每亩水田征收谷子1斗(大米6升),旱地征收小麦5升,比加派三饷之前还要低,对农民可以说轻徭薄赋。

  顺庆府(包括如今南充、广安)有500万亩耕地,其中水田150万亩,旱地350万亩(如今南充一地耕地面积有1500万亩),即便加上达州水田也不过200万亩,旱地不过450万亩。

  按照调整后田赋征收标准,能够征收20万担谷子(或12万担白米),26万担小麦,若再加上官田收入,每年可征收大米15万担,小麦30万担。

  明末顺庆府有100万人口(包括如今南充、广安),25万男丁,可收到2万4千两丁赋(扣除各种减免)

  除了这两种传统税源之外,还包括商赋6万,关赋1万,以及其他税赋,理论上可以收到10万两白银。

  按照分成原则,两成留给州县,八成上缴,可供知府衙门使用的不过14万两白银,而这些包括发放军饷,兵器制造,抚恤死伤以及一般行政开支。

  如此,可供使用的白银八万两,大米12万担,小麦24万担,虽然有所改进,但田赋丁赋高达7成,仍在财政收入中占绝对的比重。

  (万历年间,一担大米价格在七钱到一两银子,到崇祯末年,由于粮食歉收,一担粮食超过一两银子(到蛮清光绪年间,则贬值到2-3两银子,到民国,则贬值到4个大洋。))

  要知道大炮一响,黄金万两,打仗可打的是钱,若不发生大的战事,还能够实现财政平衡的。

  但这次张献忠入侵,一下就捉襟见肘了,现在大家凑在一起,唉声叹息的。

  账面上没有钱,钱邦芑、范文光高声吆喝,查抄贪官史谨宸,奸商苟伟共查抄了15万两纹银。

  整治广安千户所那些明朝卫所官员,不但增加了田赋增收面积,而且捞到了5万两纹银。

  现在田赋、丁赋还没有完全收上来,现在到处都在用钱,为何不将这二十万两纹银拿出来使用?

  杨麟摇了摇头,干笑道:“唉,我等自诩治世之才,但比起那些贪官污吏,奸商什么的,真是小巫见大巫。

  苟伟怡数年之间捞了十万两纹银,史谨宸为官十余年,也捞了五万两银子,唉,他们怎么这么有钱,而我们则一天到晚为钱伤透脑筋呢?”

  钱邦芑笑了笑,叹息道:“大人,史谨宸是知府,你也是啊。

  史谨宸专营贪污,而大人革新税赋,虽被人骂为见钱眼开,但公允的来说,大人所作所为实在利国利民啊。”

  赵司炫摇了摇头,摸了摸胡须道:“天上不落,地上不生,这史谨宸搞到的银子,这苟伟怡发家致富,本来都是巧取豪夺,本来应该是普通老百姓的。”

  大家面面相觑,杨麟则拍案而起,看着众人道:“赵同知这句话说得对,这些钱财本来就是老百姓的。

  苟伟怡发家致富,主要是贩卖食盐,没有缴纳盐税。过去朝廷发放盐引,现在大西军盘踞四川,朝廷鞭长莫及。

  既然如此,我们顺庆府为何不发放盐引,顺庆府有100万人,再加上达州两县与武胜县,如此足足有一百二十万人。

  每人每年至少5斤盐(  2007年,中国食用盐销量829万吨(全部盐销量62

(本章未完,请翻页)
记住手机版网址:m.173kxsww.com
加入书签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