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3章 铁模铸炮_南明鼎革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123章 铁模铸炮

第(2/3)页

 而在鸦片战争期间,中国人龚振麟最早采用铁模铸造。(见《铸炮铁模图说》)。

  当时,满清的火炮已经多年没制造新的火炮了,尤其是南方很多炮台的炮都是几十年前乃至更早康熙、明末时期的,龚振麟就想到了金属模制造工具和农具速度快的特点,于是乎经过一系列改进措施用来铸造大炮。

  铁模铸造大炮不仅具有建设周期短的优点,而且还具备重复利用的优点——这样不仅减少制造周期而且还能使得大炮尺寸一致,其工艺还可以减少出现蜂窝等缺陷的可能性。

  可惜的是龚振麟的铸炮新方法出来没多久,满清就投降了,没铸造几门大炮。).

  除了铁胚铸炮技术之外,本次虎蹲炮铸造采用已经成熟应用的铁心铜体技术。

  前几日观看孙元化的《西洋神机》,杨麟了知道在明崇祯年间,国人已经采用铁心铜体铸炮法。

  过去只有佛朗机炮、红衣大炮采用铁心铜体方式,但纯粹由筒铸造的大炮,由于青铜比较软,连续发射多次影响大炮射程。

  在古代,青铜不但是一种贵金属,更是仅次于黄金、白银的货币,其价值远非前世所可比拟的?

  用铜铸造铜炮,那那里是铸炮啊,分明是用金钱堆砌起来的一件武器。

  但钢铁不同,钢铁价格不及铜的十分之一,且顺庆城附近有很多大的冶铁作坊,如果用熟铁铸造火炮,费用至少可以减少到往日的5成左右。

  有人说封建社会,就是青铜武器,青铜农具改为钢铁打造出来的武器与农具啊。

  目前鸟铳、手铳、三眼铳等小型兵器都是采用钢铁铸造而成,为何火炮一定需要采用青铜,而不是采用钢铁?

  听杨麟如此说,有的人则不以为然,有的则是较劲脑筋苦思冥想,果然功夫不负有心人,有人认为虽然完全铁质大炮没有,但铁芯铜体的火炮则见诸史册,自己过去也曾听老辈铸造师傅说起过。

  史载明嘉靖年间就有师傅探索是否可以用熟铁代替青铜铸造大炮,目前已经铸造出铁芯铜体的佛郎机炮,非常耐用。

  杨麟大惊,询问军中是否有这种佛郎机炮,众人显得一片茫然,当即令人出去调查,如此不到一刻时间军中恰好有一门佛郎机炮为铁芯铜体。

  杨麟大喜,让人将佛郎机炮推到衙门外面,亲自带领大家一边观看,一边探讨铸炮方法。

  表面看两种火炮差异不大,但若细看的话,采用铁芯铜体铸造的火炮炮管较薄,同样口径的火炮,铁芯铜体炮管的管壁与口径之比0.5:1~0.75:1,而完全由青铜铸造的佛郎机炮则在1:1.

  除此之外,采用铁芯铜体铸造的火炮重量不到青铜铸炮的7成,非常之轻,而且不易发热,不易炸膛。

  听懂行的师傅们介绍,由于铜更不容易耐火,在较低温度下就可以融化为铜水(铜之熔点(1083℃)远低于铁(1538℃)的物理性质),采用两次铸模的方法制造铁芯铜体火炮,先制作一个模胚铸造铁胎,待铁胎冷却之后,然后再铸造铜体。

  采用此种铸造方法还可以先检验铁胎铸造效果,对铸造出的铁胎装上少量火药,发射几次之后,如果不炸膛,再通过一阵锻打,提高钢铁的钢化性能,最后则铸造外面铜体。

  而不需要纯铜炮那样,全部使用精铜铸造而成。

  听到现在已经采用铁芯铜体铸炮方法,对纯铁炮不由得再次燃起希望,纯铁炮不但造价不到纯铜炮的百分之一,不到铁芯铜体炮的1/30,而且铁的密度远低于铸造青铜(7.87:9.54),用纯铁铸造火炮更易于大军随军携带。

  但

(本章未完,请翻页)
记住手机版网址:m.173kxsww.com
加入书签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