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零六十章 交流会进行时_鉴宝人生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一千零六十章 交流会进行时

第(3/3)页

加上。他的作品,大多数又是按照皇帝的意旨而作。所以。无论从作品的题材或是表现方法来说,都不能不受到宫廷贵族豪华奢侈生活的影响,反映出统治阶级的审美观点和审美要求。因此,黄筌的绘画风格,一向以富丽工巧为特点。所谓‘黄家富贵’就是指的这一点。”

  说到这里,他指着画作介绍道:“但是吧,这幅画工巧到是有了,富丽的话,也有了一定程度的表现。但我感觉离黄筌的程度还是要差上一些的。”

  这时,王如洋发表了自己的看法:“那有没有可能,画这幅作品的时候,黄筌还年轻,并还没受宫廷太大的影响?”

  “这不可能。”

  楚琛摇了摇头,见大家都看向了自己,他接着解释道:“我之所以这么说,是因为这幅作品使用的‘勾勒法’已经非常老道,肯定不是黄筌年轻时能够达到的水平。以这点来分析,就可以证明这不是黄筌的真迹。”

  “哎!”

  听到这里,田兴伟就长叹了一口气,苦着脸说道:“原本我还想能够捡个小漏。没想到最终自己却被别人捡了漏!”

  王如洋拍了拍田兴伟的肩膀,说道:“老田,打眼这种事情太正常不过了。没必要太过纠结。不过,有一点我得说你一下。黄筌的作品到目前为止,一共只有两幅。你买的时候,应该小心谨慎一些吧。”

  黄筌的作品数量很多,仅《宣和画谱》所著录的作品,就有三百四十九件。但到了现在,就只有两幅作品比较可信,一件是黄筌的《写生珍禽图》卷,另一件就是流传到国外去的《竹鹤图》。

  另外,再加上黄筌的儿子黄居采的《山鹧棘雀图》轴,现在比较可信的“黄派”真迹就只有三件而已。由此也可见作品的珍贵,至于说想在上面捡漏的可能性肯定是微乎其微的。

  田兴伟苦笑了一声:“还不是贪念作祟嘛!”

  其实,如果在别的时候,他打了次眼到也没什么,但现在就有些丢人现眼了,特别是到目前为止,大家带来的东西,就只有他一件有问题,这更加让他郁闷。

  “田总,您也不用这么沮丧,这幅作品虽然不是真迹,但也是可圈可点的。”

  这时,鲁传雄开口道:“另外,凭我的经验判断,我觉得这应该也算是名家的仿作。”

  “谁?难道是张大千?”田兴伟连忙问道。

  “我说田总,你这样的心态可有些不对啦!”

  “是啊,咱们认识的时间也不短了,老田你的好面子的性格哪个不知道?不就你是第一个拿出来有问题的东西的人吗?有什么大不了的,在座的哪个没这么丢脸过?都是朋友,还介意这种事情,可有些不对啦!”

  “就是,大家既然是朋友,没必要这样……”

  一时间,许多人纷纷表示田兴伟太着像了,劝他放宽了心,不要在意一次的得失。田兴伟也马上反思自己的过错,向大家检讨自己的不是,心情也变得好了起来。

  随后,鲁传雄就笑着说道:“清末民国那会,并不是只有张大千仿的好,另外可还有一位专门仿工笔古画的画家……”

  这时,田兴伟双手一拍:“嗨!忘记还有刘伯年了!”

  刘伯年是张大千的同乡,他在古代书画的复制、临摹上本领高超,丝毫不让张大千。他早年拜画家王个为师,学习吴昌硕的大写意花卉,后又广泛地学习宋元绘画的精华,形成了自己的风格。他的画路很宽,从宋人的工笔花鸟到清代华新罗的山水无一不能。

  刘伯年作伪古画有主要几个特点,一是他虽然拜在师傅的门下,但他的画路更接近于张大千,对宋人作品揣摩的很透,无论是在线条还是在设色方面都有很大程度的对应性,惟妙惟肖。

  二是他的做旧功夫非常高明,不论是纸上的包浆,还是纸绢的“旧气”都做得非常好,可称是天衣无缝。

  最后,是他所临仿的对象多是选择工笔或小写意的花鸟、人物,没有大写意风格的作品。

  原因很简单,工笔或是小写意的画绘制时间较长,工序较复杂,不是一朝一夕能完成的。如果摹仿者的水平高、心态稳,可较容易仿到与原作相近的程度。这是他的仿古作品能够让很多大鉴赏家“走眼”,并被各大博物馆收藏的主要原因。

  这里有个故事,民国时期,刘伯年臆造了一张《梨花鳜鱼图》,托名是宋代画家李延之的作品,这件作品生动、自然,没有亦步亦趋摹仿古人所产生的生硬、局促之感。

  完成之后,这幅画先被人悄悄地弄到了京城,后由画商陆鲤庭卖给了沪市博物馆,沪市博物馆把它作为精品收入《画苑缀英》。

  刘伯年看到画册后感到事态严重,就主动给有关部门写信,说明他造这张假画的情况,真相这才大白于天下。由此,也可以看出他的仿作水平之高。

  ...
记住手机版网址:m.173kxsww.com
加入书签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