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二十八章 竞争(上)_鉴宝人生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五百二十八章 竞争(上)

第(3/3)页

字的,所以甲骨文也有一种很独特的韵味。

  而现代人从小到大都是在纸上练的字,因此,不说其中的韵味,就算是字型、布局就很不一样。

  最后一点,古代的甲骨是用来占卜时用的,当时的占卜可是非常神圣的一件事情,因此,占卜用的骨头当然也很重要,甲骨文中,就有某某进献甲骨的记载。

  因此,楚琛仔细辨识不难发现,每一块甲骨都有明显的加工痕迹,既要对骨头进行切割,又要对表面进行处理,这些特点,很难有仿品能够做的到位。

  另外,加工骨头的时候,骨头里面的脂肪和骨髓肯定会渗出来,这样经过几千年时间的自然演化,其独特的特征也不是作伪者那么容易就能仿制出来的。

  最后,楚琛又仔细观察了其它的细节,证实这十块甲骨确实都是真品无疑。

  证实了这些甲骨都是真品之后,众人又来到放置经文的地方,把一百多本经文都一一检查完,发现同样也都是真品。这让楚琛都高兴之余,也下定决心一定要把这它们都带回国。

  只是这其中的困难也是显而易见的,在场的基本都知道那些甲骨和经文的价值,可以说每个人都想把它们都收入囊中,而且这些人最少也都是千万富翁,家产几亿甚至几十亿的也不鲜见。

  更别说,昭田常介看到这些甲骨和经文时,那两眼发光的模样,接下来竞争的激烈程度,也就不用多说了。

  半个小时的时间看起来多,但楚琛他们鉴定这些甲骨和经文的时间,都要将近二十分钟了,剩下还有三十多件拍品,如果要仔细鉴定的话,十分钟的时间肯定是来不及的。

  于是楚琛他们连忙分散开来,找到自己中意的东西看了起来。

  楚琛首先注意到的是一个胡人驭驼灯,这个铜灯由底座上的骆驼、骑在骆驼背上的胡人及被擎起的灯盏组成。

  在长方形底座上站立一只昂首垂尾的双峰骆驼,四肢修长,身姿稳健。温驯和顺。一胡人双脚后夹端坐于驼身,双手稳稳地握住套接灯柱的环。中间着插着灯柱和圆形灯盘。

  胡人面庞滚圆,颧骨高突。两颊莹润,双目细长微上挑,宽鼻阔口,为北方游牧民族典型相貌特征。

  从高大憨厚的骆驼以及胡人习于驼背生活的姿态之中,都可以看出其散发着浓郁的草原风情。整个青铜雕塑构思奇巧,制作精致,底座、骆驼、人物与灯柱、灯盏浑然一体,为典型的战国时期的工艺。而且两千多年还能够保存的这么完好,也算颇为难得。

  不过。这个胡人驭驼灯虽好,但吸引楚琛注意的,却并不是铜灯本身,而是托盘里面,被一些杂质掩盖起来的一层油性物质。这层油性物质透明而且无味,就像是个透明的果冻,摆放在这个明显是出土的铜灯里面,明显就是眼前这个铜灯的燃料。

  只是,烛油能够从战国保存到现在。实在有些令楚琛难以置信,而且,这种烛油还如此的特别,他一时间有些想不出。这层物质到底是什么东西。

  不过时间紧迫,楚琛实在没多少时间耗到这个铜灯上,用异能辨识了真伪之后。就向旁边走去,不过刚走几步。他的脑中就灵光一闪。

  “难道,这层东西是史记中记载的人鱼油?”

  《史记》中讲到秦始皇的陵墓时。有这么一句话:“以人鱼膏为烛,度不灭者久之。”

  从这句话中可以看出,用人鱼膏制作的蜡烛可以长久不灭,近乎永恒。

  这里说的人鱼膏,顾名思义是用人鱼熬制成的油膏。但人鱼是指什么鱼呢?《史记集解》引徐广语云:“人鱼似站,四脚。”但这句话实在太过模糊,根本不能以此话推断出到底是人鱼到底是什么东西。

  有人说“人鱼”就是俗称的“娃娃鱼”,而又有人说人鱼就是指的鲸鱼,但两种说法都有漏洞,所以这“人鱼”到底是什么鱼,实难断定。

  而且,这人鱼油虽然名气很大,但从古至今都没人见到过实物,而刚才那灯盏中的物质,楚琛认为最有可能就是人鱼油,因为除此之外,他还真不知道哪种烛油,能够从战国保存到现在。

  当然,这一切也不过是楚琛的猜测而已,至于到底是不是真的是人鱼油,还需要验证一下才能证实。而验证的方法也很简单,点燃试试就行了,只是眼前肯定没有这样的条件。因此,他也只能一会把铜灯拍下来再做打算了。

  接下来,楚琛本来是打算看看看前的一只粉彩灯笼盖瓶,不过他却注意到,前面有好些人都围在一个拍品前,其中就包括那位岛国人昭田常介,而且这位岛国人的眼中充满了炙热之情,那模样好像要面前的东西给吞了一般。

  这让楚琛很是好奇,于是连忙走到了那边,伸长了脖子一看,才发现原来居然是一只曜变天目盏,这也难怪昭田常介会是如此神态了。

  这曜变天目盏其实就是建盏里面的一个种类,岛国人对喝茶非常喜爱,相应的,作为专门用来喝茶用的建盏,他们也是情有独钟,特别是其中的曜变天目盏更是被他们奉为“国宝”。

  何为曜变天目盏?简单的理解,就是窑变的天目盏。

  成书于十六世纪前期的《君台观左右帐记》中,把建盏珍品划分为若干等级,其中将“曜变”列为“建盏之至高无上的神品,为世界所无之物。”

  所谓“曜变”,就是在黑色的底釉上聚集着许多不规则的圆点,圆点呈黄色,其周围焕发出以蓝色为主的耀眼的彩虹般的光芒,故因此而得名。曜斑广布于建盏的内壁,并随所视的方向移动而变化,垂直观察时呈蓝色,斜看时闪金光。

  由于“曜变”烧成难度极大,故传世量非常少,仅在岛国收藏有四件,而其中三件被定为“国宝”级文物,一件被定为重要文物。(未完待续。。)
记住手机版网址:m.173kxsww.com
加入书签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