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二十四章:开天辟地_我的姐夫是太子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三百二十四章:开天辟地

第(1/3)页

  窒息。

  说实话,舍利这玩意,可能对于后世之人比较陌生。

  可在这个时代,却是耳熟能详的。

  哪怕不信佛之人,也对此颇有了解。

  毕竟佛学之中,将舍利作为僧人修行圆满的结果。

  正因如此,几乎所有的寺庙,但凡有僧人坐化之后,生出舍利,便立即会开始造出声势了。

  这种口耳相传的宣传效果,就导致无论信不信佛,往往都对舍利烂熟于心。

  这金舍利,几乎是所有舍利中最难得的。

  人们只是在传说中才有听闻。

  可各大寺庙,却从未有过僧人坐化,能烧出金舍利来。

  其实这也可以理解,毕竟人的身体里有许多的元素。

  可唯独,人是炼不出金的啊。

  此时,所有人只觉得心头震撼。

  这金灿灿的舍利,却又如琉璃一般,不只如此,个头还是巨大。

  这……只怕真佛也不一定能烧得出来吧。

  朱棣看着这舍利,眼泪一下子收住了,转而露出极欣慰的表情。

  无论如何,和尚得到了善果,而且瞧这舍利,只怕现在正在西天极乐享福,至少也该是罗汉们一个级别的了。

  僧人们更是个个惊讶得说不出话来,也顾不上君前失仪了,一个个开始念诵经文。

  百官震撼,这金舍利的消息一出,姚广孝便算是千年难出的真正大德高僧了。

  至此之后,只怕人们都要传颂他的传奇了。

  在一声声的钟鼓声中,有人将这金舍利进行清理,而后僧人却有些犯难了。

  原本他们是准备好了一个宝匣来装舍利的,可如今看来,这匣子太小了,谁能想到,竟是练出了这么一个玩意呢?

  当下,不得不寻了一个袈裟,将这金舍利抱住,供奉在佛前。

  人们开始传颂金舍利的事,鸡鸣寺的僧人们,个个震颤,于是纷纷念诵经文。

  一时之间,这鸡鸣寺内顿时肃穆,百官为之震颤,朱棣喜极,看一眼张安世,招招手。

  张安世便忙上前。

  朱棣拍拍他的肩:“辛苦了。”

  张安世道:“不辛苦。”

  虽是这样说,这练舍利还真是体力活。

  若不是考虑到火炉的问题,张安世其实还想练一个更大的。

  可惜……科技水平有限……

  张安世只好心里念诵:“姚师傅切莫怪我,我已尽力了。”

  张安世又想,从今以后,得照着姚师傅的舍利标准,定下规矩来。

  以后若是再炼舍利,就绝不能超过姚师傅的标准,天王老子,也得比它小。

  而且决不允许炼出金舍利来。

  张安世心里这样想着,又不禁悲从心来。

  想到……姚师傅成为了舍利,自此之后,真正的一切皆空,便不禁潸然。

  到了正午,吃过了斋饭,张安世陪驾下山。

  朱棣询问张安世修建佛塔的事宜。

  张安世道:“陛下放心,都已稳妥了,臣已经招募了足够的匠人,要修一座举世无双的佛塔。”

  朱棣道:“朕的陵寝……”

  他显得犹豫。

  按理来说,皇帝登基,就要开始造陵,可朱棣的陵墓,却是耽搁下来。

  这是因为朱棣有自己的私心,他从登基开始,就打算迁都北平去,因此,陵墓的地址,是希望迁都之后选在北平的。

  因此此事一直耽搁下来。

  可现在,姚广孝要入祖庙,陪祭朱棣,那修建朱棣的陵寝就刻不容缓了。

  而眼前,朱棣的陵墓选址,便得速速敲定下来。

  张安世一听朱棣提及此事,便不由道:“陛下万岁,陵寝之事,自然不必急着考虑。”

  朱棣笑了笑道:“什么万岁,那是骗人的,太祖高皇帝尚且逃不过生老病死,朕怎么能逃得过……朕本有意迁都北平,可现在细细想来,北方之敌,已非我大明心腹之患。反而海上的敌人,令人担心,都城在南京城,也未尝不好,这里乃数朝古都,顺江而下,便乃松江出海口,连接南北……”

  “哎,是时候了,也该为朕的陵寝准备了,朕会命礼官前去勘探,选定一处距离孝陵近的地方吧。姚师傅的佛塔,就在朕的陵寝之内,让他将来永远陪着朕吧。”

  朱棣的这番心思,张安世自也是懂的,便忙道:“遵旨。”

  “太平府……”

  现在是私下里说话,因此朱棣说话没有忌讳:“太平府……朕授予你全权,你明白朕的意思吗?”

  张安世道:“臣明白。”

  “好好干吧。”朱棣深深地看了他一眼,便接着道:“这天下将来成什么样子,寄望在你的身上,你靠自己一个人是不成的。但凡要成事,首先就是要择才,培养身边的人才,并且让他们尽心实意才可成就大事。”

  张安世点了点头道:“其实臣这边,第一批官校学堂也即将毕业了,臣打算除了进锦衣卫的之外,留一批进太平府各府衙和县衙。”

  朱棣颔首:“嗯。这也不失为一个办法,这读书人……能用的也要用。”

  张安世道:“陛下的意思是……”

  朱棣道:“不要将所有的读书人,视为你的敌人,你若是将他们都推到了自己的对面去,怎么能行?天下的读书人这么多,有人得意,就有人失意。落魄的读书人可不少,你这府里和县里都要人,可以招揽一些。不过……先不要大用,教他们先从文吏做起,进行甄选。”

  张安世道:“臣也有这个意思,所以……打算将文吏的待遇再提一提。还有臣打算直接在太平府内,颁布吏法,将文吏的地位确定下来。从前虽有待遇,可毕竟还是让他们不放心,直接订立了律令来保障,就更教他们安心了。”

  朱棣笑了笑,只是笑得依旧有些勉强。姚广孝的死,让他的触动很大。

  一连过去了月余。

  这月余功夫,似乎一下子,天下平静了下来。

  哪怕是从前的宁国府,也渐渐地开始安生。

  有少尹高祥等人在,新的县令

(本章未完,请翻页)
记住手机版网址:m.173kxsww.com
加入书签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