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章 连娱乐文都不敢这么写啊!_华娱之大片时代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四十章 连娱乐文都不敢这么写啊!

第(3/3)页

说,就是利用《传染病》的声势来反权威,要将那些操蛋的五、六代导演打到在地,并踩上一万只脚的永不翻身。

  真是……

  好吧,从事后诸葛亮的角度出发,李旭总结出《传染病》会像二哈那样,在05年掀起逆袭风暴的原因。

  首先就是,大投资加大腕扎堆,这两点是必然起了作用的。

  投资基本都用在刀刃上,大腕扎堆——哪怕是国内大腕扎堆——让人有了好奇心,尤其是在预告片看起来很有大片味道的情况下。

  其次是宣传得当,发布单人海报,跟土豆网合作之类的就不说了,前期重点在大投资和大腕上,倒是取得了一个不错的开门红。等上映后又将李旭的消息放出来,颇有些偶像导演的味道,也吸引了不少目光和好奇心。

  到这里,一切都还算正常,都还在李旭的预料之中。

  等《无极》的口碑出来之后,所有事情都如同脱缰的野马,开始往所有人都意想不到的地方一路狂奔。

  说人话就是,李大导演运气不错的在05年年底,点亮了“自来水”和“报复性观影”两个成就。

  之前说过多次,《传染病》的节奏和细节都很出色,李旭搬运的时候也很好的进行了本土化,所以对观众来说,这电影很好看。

  大陆电影还没有过这样的作品,多线叙事,场面宏大——观众眼中如此——细节丰富,节奏紧凑。

  以前不是没有多线叙事电影,《英雄》也可以算是多线叙事,但如此多而不乱,彼此交错却又互不影响,让观众毫无难度理解剧情的多线叙事电影,却还是首次。

  那块石头要等到06年6月份去了。

  电影好看,题材也很能引起观众的共鸣,无论青年还是中年、老年,只要经历过两年前那场灾难的,都免不了有所感慨,而巩丽的牺牲跟俞菲鸿的以身试药两段情节,也很能圈粉。

  于是口碑就这么起来了,那些年轻的,没那么多“艺术”追求的,渴望看到大陆自己制作的大片的观众们,也就自发性的到处宣传,在这个网络尚未发展到顶的年代,掀起了口碑浪潮。
记住手机版网址:m.173kxsww.com
加入书签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