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六章 胡思_绍宋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五十六章 胡思

第(2/3)页

却又有些熟悉的怪诞情绪。

  且说,一开始来南阳,自然是为了兼顾关中……虽然说一早就预料到了这次入侵,没指望今年就能把关中整理出来,但就曲端、王燮、王庶、折可求这四个关西实际主导者这半年整出来的破事而言,赵官家是真没脸说自己掌握了关中的。

  曲端是跋扈和傲慢到让人恶心的成都;王燮是(跑到汉中邀请赵玖去四川的那个)明显无能;王庶是个看起来很有用的文臣,也是宇文虚中入关中前关中名义上的最高政治人物,也没有畏战的意思,但从他之前的败绩与无法控制曲端、管理王燮来看,这明显是个军事水平约等于李纲、政治水平约等于吕好问的人物,唯一可取之处在于主战立场。

  至于折可求,不想此人也罢!

  除此之外,回顾整个战局,张所身亡,韩世忠被围,虽然都有理由……譬如张所是被金军突袭所致,这里面还有孔彦舟忽然反叛的缘故,甚至还有京东本就被金军去年扫荡过一次的深层原因;还譬如韩世忠去救宗泽,彼时宗泽境况看起来更危险,那场营救谁也说不出话来,正如此时大多数人都赞同去救韩世忠一般。

  然而,从结果来说,毕竟是两场巨大的败绩与悲剧。

  赵玖有时候会禁不住想,如果自己在金军被河北义军迟滞的那段时间,稍微绷紧一点、小心一点,也让张所小心一点,会不会就能避免京东两路的崩盘,会不会就能让张所活下来?

  如果他早些注意到宗泽的异状,或者干脆早在这次战前就与宗泽建立起一个更坦诚的关系,而非是将对方当做一个单纯的‘靠山’,那这次东京留守司的危机,包括之前韩世忠的中伏的事情说不定都可以避免。

  平心而论,对赵玖而言,战争进展到现在,其实比预想中的最差情况好很多,科学技术还是没有欺骗他的,或者说即便是有道祖老人家在天上看着,也依旧讲究一个基本法的。

  所以,杠杆原理下的新式砲车立了大功。

  但是,眼下的情况也比预想中的最好情况差太多……宗泽身体不好其实跟他关系不大,但张所死了,让他难以释怀;韩世忠被围,更是让他有了一种强烈的反差与错愕感,他坚决不能接受自己‘科学’的努力,反而造成这种始料未及的损失。

  更何况韩世忠本身是他来到这个世界后最大的倚仗,二人之间虽然称不上朋友,却也已经难得相识之人。

  但是,这些都只是反思,算是一种常见的情绪,还称不上‘诡异’。而实际上,此时此刻,望着门外雪花飘落的影子,赵玖心里还有两种最后的情绪,也正是这两种情绪让他变得‘诡异’起来。

  其中一个是老生常谈却挥之不去的东西……赵玖还是在妒忌岳飞。

  尽管已经做到了在行动上的最大支持,但这个穿越者内心还是在妒忌那个素未谋面的时代之子。

  原因嘛,赵玖想了这么久,大约也能够说个一二三四。

  但总体而言,无外乎是穿越者和天子身份的结合,让这个年轻人产生了一种强烈的欲望……他想取代岳飞,成为那个挽天倾的人!

  这种欲望,一个正常的赵官家不会有,一个穿越者也不该有,但结合到一起,就显得那么理所当然。

  而要给这种欲望定个性的话也很难,往低俗了点说,那就叫不知天高地厚,甚至有点政治不正确,但非要抬高的话,却也可以称之为某种使命感。

  如果不是想为这个国家和民族做点事,怎么可能会有这种欲望呢?

  躺平在杭州多简单,最多中间多一次海上漂流记嘛,然后等个十几年,等到岳飞进入的黄金年龄,他的岳家军也到了十万之众,披甲者七八万,到时候来个十二块金牌到前线催促进军凑个趣……多干脆?

  但如果能主动去做点事,为什么一定要躺平呢?

  早一年结束战争,会有多少张永珍那种人不必死掉,又会有多少张永珍成功回到家里?难道岳飞不是抱着对家乡的眷恋而形成的朴素爱国主义吗?让岳飞成不了英雄,让他三十岁当着镇抚使就荣休回老家去了,岂不更好?

  能享受太平,当个太平富贵之人,为什么要背井离乡,向死而生?

  实际上,这种妒忌情绪之所以屡屡挥之不去,就是赵玖给自己找到了这个歪理,按照这个思路,越是反思,赵玖反而越是

(本章未完,请翻页)
记住手机版网址:m.173kxsww.com
加入书签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