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一十章 项目级别.....建国以来最高!(上)_走进不科学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六百一十章 项目级别.....建国以来最高!(上)

第(2/3)页

的表情,齐齐看向了声音传来的方位。

  过了片刻。

  一辆比运输黑水虻时要大上整整两倍的绿皮火车,缓缓出现在了众人的视野里。

  徐云上辈子的时候出过不少次差,对于火车型号也算是略有了解。

  如果他没看错的话。

  这辆火车应该是很典型的22型客车,堪称华夏铁路史上的一代神车,在很长的时间都是华夏铁路的主力。

  22型客车的前身是21型客车,不过21型客车的技术指标相当落后,同时舒适性差,因此兔子们便研发了22型客车。

  22型客车客车的试运行时间徐云记不太清了,但批量生产的节点应该是在去年。

  它是华夏华夏铁路史上的一代核心成员,光生产时间就持续了30多年,总数两万多辆。

  即便是在徐云穿越来的2023年,22型客车也依旧有极少部分没有退役。

  当然了。

  那时候的22型客车已经不运人了,主要用于运输货物,并且内部的零部件都已经更新迭代过。

  随后在众人的注视下。

  这辆22型客车缓缓驶到了站台边,透过窗户可以看到不少人正好奇的从中看着窗外。

  见此情形。

  早就等候在此的调度员迅速走上前,与拉开车门的乘务员交流起了下客事宜。

  别看这事儿说起来好像很轻松,实际上操作起来还是很复杂的。

  22型客车单节车厢的载客人数是118人,车厢总数是标准的18节。

  扣除掉锅炉暖房以及盛放物资的车厢,载着职工的最少也有对半开。

  同时由于职工来自全国各地的缘故,这列火车的始发地是在鄯州,距离基地并不算远。

  因此车上单节列车的乘客数量远远不止118这个标准数字,大概能达到150甚至170左右。(注:这是原子城提供的数据)

  按照这个数字计算。

  列车上的员工保守也有一千五百人往上,这种量级的乘客下车的顺序、聚集的区域都是要事先安排好的,否则很容易出乱子。

  好在基地也不是头一次迎接新人了,在经过交流确认后,各个车厢外很快便响起了大嗓门的喇叭声:

  “被分配到六分厂的同志请到这里集合....被分配到六分厂的.......”

  “十五分厂的师傅们请到我身边,再重复一次,十五分厂......”

  “工号中带A的同志们请在这里集合,编号中带A的同志们请在这里集合......”

  在喇叭声的引导下。

  下了车的职工们很快开始有序的组成了一个个方阵。

  一旁的徐云看了会儿现场情况,有些好奇的对老郭问道:

  “郭工,工号带A的同志是什么情况?”

  参与过原子弹研发的同学应该都知道。

  221基地作为一个万人级别的大厂,为了方便日常事务的交接以及人员管理,基地内给每个员工都配备了独一的工号。

  这种编号一共五位数,具体数字完全随机,并不是按照职务从高到低。

  例如李觉的工号便是73812,老郭是00946,陆光达是45599。

  徐云的工号则是11451,一个很有特色的数字。

  徐云过去还见到过10086编号的成员,但字母开头的还是头一次见。

  听到徐云的这个问题。

  他身边的老郭朝周围张望了几眼,低声说道:

  “小韩,你刚到咱们基地,这方面估摸着没啥了解。”

  “这些新来的同志分到的都是临时工号,入职后会重新给他们安排一个新的号码,那才是他们的真正工号。”

  “而这些临时工号同样分成两种,一种是纯11位数字,另一种同样是11位数,但开头带着A和B两个字母。”

  “其中A字母代表的是原子能相关的科研人才,B字母代表的是非原子能的专业人才。”

  徐云闻言,下意识便眨了眨。

  好家伙。

  这么麻烦啊?

  不过很快,他倒便也想通了基地这样做的前因后果。

  很早以前提及过。

  如今基地对外的身份是西海省第一机械厂,下属西海矿区。

  这种隶属于国家工业体系的单位,对外的工号肯定也是要和整个体系一致,否则很容易引发一些外来视线的关注。

  而这年头八级工的编号都是11位数,也就是两位省份数字+三位单位编号数字+一位技术工种+五位实际工号。

  因此这些萌新在来基地之前得到的编号也都是这种形式,这样即便名单流传出去也不会出什么事儿。

  同时需要提及的一点是。

  这些新人不但在来基地之前不知道基地的真实情况,有相当部分在抵达基地之后,也同样不会立刻被告知内情。

  只有在等组织上观察一段时间觉得这人没问题后,才会由分厂

(本章未完,请翻页)
记住手机版网址:m.173kxsww.com
加入书签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