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一十八章 炸药迭代的可能(上)_走进不科学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六百一十八章 炸药迭代的可能(上)

第(2/3)页

过高中化学的同学应该都知道。

  如果从宏观上看,炸药爆炸基本上都是发光、发热、释放出大量气体的过程。

  可是从微观上看,那就是另一回事了:

  炸药爆炸的真实面目就是原来物质中的化学键断裂,形成新的稳定的化学键的过程。

  例如TNT。

  上头提及过,TNT的化学式是C₇H₅N₃O₆。

  从结构上来看。

  如果去掉TNT所有的硝基(NO₂)之后,你看到的就是一个甲苯分子,也就是在一个苯环上附有了一个甲基(CH₃)。

  一个TNT分子带有三个二价的氮氧键,还带有三个一价的氮氧键。

  但在这个结构中一价的氮氧键并不是中性的,而是分别带有多余的负电荷和正电荷。

  所以说,单独的TNT分子是无法存在的。

  他们必须依靠其他的TNT分子来“中和”掉多出的不稳定的电荷。

  当外界的能量刺激到TNT发生分子之间的分离后,枝头上带负电的氧原子就未必“杵到”带有正电的氮原子上了,因为碳氧键能储存更多的键能。

  于是在爆炸过程中。

  苯环里面的碳原子和氧原子呢,就结合在一起生成了一氧化碳。

  这就好比是男女啪啪啪后有了意外产物,所以这个举动就直接让苯环跟坤坤似的塌房了,塌得是一塌糊涂。

  紧接着,苯环裂解出来的碳原子又无情的夺去氮氧双键中的氧。

  这时候氮就跟少数的理智粉一样脱粉...咳咳,游离出来了,迅速的形成了氮三键.....也就是大家常说的氮气N₂。

  在这个过程中释放出大量的热量,直接分离甲基CH₃让两个甲基形成了两份纯碳和3份氢气H₂,

  苯环上本来被甲基和硝基占了四个位置,每个苯环上还有2个氢原子。

  在苯环“塌房”的时候这两个氢原子就相当于脑残粉,非但没有脱粉,还相互结合成氢-氢键也就是氢气彼此鼓励。

  于是——2C₇H₅N₃O₆→  12CO  +  5H₂+  3N₂+  2C

  在这个反应中反应产物是一氧化碳、氢气、氮气这些气体,气体快速膨胀爆发出了极大的能量,这就是炸药威力的由来。

  非常简单,也非常好理解。

  但另一方面。

  就像那些塌房的艺人一样。

  不管你是坤坤(TNT)、凢凢(黑索金)还是硝化甘油(峰峰),塌房新闻的热度确实很大,但在娱乐圈基本上都到顶了。

  哪怕接下来泰裤辣或者啥战战塌房,热度也不会比他们高到哪儿去,这些顶流已经把威力“测试”到了最大值。

  但是.....

  这仅仅是娱乐圈(平面结构)的上限罢了。

  举个例子。

  如果哪天国足拿了世界杯冠军,估摸着全华夏的社交媒体全都要瘫痪一遍,热度哪怕是一百个坤坤塌房加在一起都比不上。

  这种社会性的新闻,便是徐云所说的方向。

  也就是.....

  CL20的方向。

  所谓CL20,全名叫做六硝基六氮杂异伍兹烷,又被称为第四代炸药,爆速高达每秒9500米,威力足足是TNT的3倍。

  在相同装药量的情况下,采用CL-20的炸弹会比普通炸弹的威力更猛烈。

  甚至在很大程度上能替代战术核武器,可谓是进行常规打击的最佳选择,也就是所以亚核的量级。

  另外它还可以用于导弹的推进剂,在不改变导弹尺寸和装药量的前提下,其能力密度之高,可以大幅提升导弹的射程。

  这种炸药最先由海对面的尼尔森合成,但是此人提出的方法存在一个很严重的问题:

  每生产一公斤CL-20,就要花费1000美刀,成本高到了简直离谱。

  于是海对面经过三年研究无法从实验室脱产后,便逐渐将它的研究序列搁置到了后位。

  兔子们的理论研究则要比海对面早一点,79年的时候于永忠院士便提出了高密度材料理论的可行性。

  但在后续的研发过程中,兔子们同样遇到了高成本的问题。

  这个情况一直持续到了21世纪,华夏的北理工在这方面取得了突破,将它的成本降低到了一公斤一千...也就是每克只要1块钱。

  正因为有如此大的突破,2016年,由北理工牵头的“新一代含能材料研究及其工程化”项目,才会荣获国防科技进步特等奖。

  截止到徐云穿越的2023年。

  兔子们的东风-31A洲际导

(本章未完,请翻页)
记住手机版网址:m.173kxsww.com
加入书签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