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八十七章 隐藏的第二层地宫(继续九千字爆肝!!!)_走进不科学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四百八十七章 隐藏的第二层地宫(继续九千字爆肝!!!)

第(2/3)页

,对人体百害而无一利。

  但它对分析古代皇帝修道的‘文化’却有着极高的研究价值:

  大家都知道古代很多皇帝喜欢修仙,喜欢嗑铅和水银,但他们吃的药到底是什么样的?

  这个问题在此之前无人能够回答。啍

  即便是国家博物馆,此前也从未有过‘仙丹’的标本。

  所以毫无疑问。

  这是一项研究价值和话题性都很高的发现,公开出去必然会引起很高的话题讨论度。

  想到这里。

  姜成谷不由抬起眼皮,再对徐云问道:

  “徐博士,重力梯度仪能检测到‘仙丹’的完整程度吗?”

  徐云挥动了两下手上的报告,轻轻摇了摇头,对姜成谷解释道:啍

  “说实话...很难,毕竟重力梯度仪不是透视镜,它的工作原理是根据梯度差来完成的测量。”

  “比如说三厘米的仙丹,梯度仪会对按照某个精度...比如说0.01毫米进行区间的梯度差探测,然后再收集梯度差,由电脑进行分析解读——这也是为什么在测量过程中我们无法实时掌握具体信息的原因。”

  “所以我们目前只能判断出‘仙丹’的大小以及含有水银成分,至于具体是否完整....这恐怕就需要开启墓室后才能知道了。”

  姜成谷若有所思的摸了摸下巴:

  “原来如此......”

  想来也是。

  如果重力梯度仪能够完整的分析出仙丹的保存程度......啍

  那么还叫啥梯度仪啊,直接叫重力透视机得了。

  随后姜成谷思索片刻,抬头看了眼天空,继续对徐云说道:

  “徐博士,那么仙丹的事情就先到这儿吧,咱们继续之前的讨论——墓室内除了仙丹之外,还有其他什么发现吗?”

  此时携带有重力梯度仪的无人机已经落地归位,现场看上去和普通遥感测绘无二。

  所以即便是被卫星拍到地面上的画面也没什么大问题,更不可能泄密。

  因此姜成谷倒也没急着让徐云把报告提交上去。

  而是在现场了解起了具体情况,看看有没有什么其他发现。啍

  “除了仙丹嘛......”

  徐云将报告翻了一页,看着上头的结果说道:

  “除了仙丹之外,设备在高度疑似嘉靖帝棺的那具棺木内部,还扫出了一片0.068E量级的梯度差阴影。”

  “这片阴影大概两个巴掌大小,梯度分布均匀,带着非常明显的纯金反应——金是重力梯度仪测绘中反馈最高的物质之一,尤其是在地宫这种环境里头。”

  “另外在其余三具棺椁中,我们也分别发现了三座有纯金和宝石梯度反馈的帽子型物品。”

  “所以根据协助汇总数据的超算‘SSOM’的判断......它们应该就是嘉靖的随葬帝冠,以及皇后的凤冠。”

  听到金翼帝冠和凤冠这两个词。啍

  姜成谷面色不变。

  不过心中却隐隐松了口气。

  虽然上头对于此次的永陵挖掘态度非常坚定,各种流程审批丝毫不拖沓,该给的支持力度也很大。

  但从消息公开后,主管部门也确实承受了不小的压力。

  一来是当年定陵惨剧的前车之鉴。

  二来则是担心永陵内部的文物保存情况并不乐观——毕竟当初的定陵内部可没太多积水。

  如今得知光是后殿中,便有‘仙丹’以及四具帝冠和凤冠存在的消息。啍

  那么无论最终结果怎么样,至少不会出现永陵挖开后找不到重要文物的窘境了。

  这显然是个好消息。

  同时后殿作为嘉靖皇帝和三位皇后的棺椁所在,内部的器物除了棺材之外并不多。

  因此几分钟后。

  徐云便把后殿的情况介绍完毕了。

  “接下来的探测情况是....哦,右配殿。”

  随后徐云将目光下移,介绍起了第二个被探测的墓室:啍

  “右配殿的面积大概是240平方米左右,比定陵的右配殿大了约莫20%,内部存放着不少物品。”

  “这些物品大概有40%有着明显的金属梯度差,剩下的则是一些大宗物件,比如说刀剑、泥俑等等。”

  “同时这些物品的位置极其无规律,朝向有横有竖,看起来应该是被积水打乱了原先的放置顺序。”

  “什么?右配殿居然有东西?”

  听到这句话。

  刚刚赶到徐云身边的童怀军顿时一愣,连忙追问道:

  “那么左配殿呢?”啍

  徐云将报告又翻了一页,目光在纸上停留了十来秒,很快给出了答案:

  “童教授,根据检测结果来看.....左配殿中的物件虽然不如右配殿那么多,但密度也依旧可观。”

  “从梯度差上看应该也是灯具、泥俑之类的东西。”

  “总之无论是左配殿还是右配殿,内部都不可能存在大量的书籍——即便是用箱子封装的也不可能。”

  童怀军下意识张了张嘴。

  但最终还是没有说话。

  作为一名专业的考古研究者,他如何不清楚徐云这番话的价值?啍

  此前曾经介绍过。

  万历皇帝的定陵地宫中,左右配殿都是空着的。

  一些人认为地宫的左右配殿是沿袭旧制,在明初是做为殉葬妃嫔的墓室使用,相当于紫禁城内廷东西六宫的设置。

  于是在妃嫔殉葬被废止后。

  皇陵地宫设左右配殿之制仍然延续下来,只是虚置起象征意义,实际上不存放东西。

  还有一种看法则是认为配殿本就是安置随葬品的地方,定陵的左右配殿之所以是空着的,主要是因为万历下葬的太匆忙的缘故:

  万历的事没办完,泰昌又没了——泰昌就是上头那位登基一个月就拉肚子加吃红丸暴毙的明光宗朱常洛......啍

  两位皇帝同时要下葬,陪葬品肯定就有些不太够了。

  所以万历的陪葬品肯定没有定陵预设的那么多,与其在左右配殿零散放置,不如集中在中间的殿内,把左右配殿腾出来置空。

  如今看来.....

  定陵左右配殿的空置原因果然是后一种,所以永陵内才有着其他陪葬品。

  诚然。

  徐云的探测结果确认了永陵的左配殿中不存在书籍,从而否定了左配殿中存在《永乐大典》的可能性。

  但另一方面。啍

  他却做到了在不开启陵墓的情况下,将一些有关皇陵的猜测进行了证实。

  要知道。

  由于目前只开启过定陵的原因,明清时期皇帝墓葬的很多细节都只能靠分析,没有任何实证可以参考。

  某种意义上来说。

  现如今的考古界其实和国内的军圈粉差不多:

  军圈粉只能拿拖把当成巴特雷自我安慰,考古界也同样只能翻着书籍去猜测很多古代的信息。

  而眼下有了重力梯度仪.....啍

  陪葬物什么的不好说,但至少陵墓结构可以分析的出来了吧?

  如果接下来能多飞几个陵墓.....

  说不定考古界就能在不破坏陵寝的前提下,归类出一套权威的皇陵礼制结论!

  这可着实是一个大课题,甚至可能对整个东亚文明圈产生影响——毕竟唐陵啥的也没开呢。

  而就在童怀军心绪飞扬之际。

  徐云又轻咳一声,继续开始了新一轮的汇报:

  “另外根据检测,左右两个配殿后方的小殿中也同样存放着若干物品,具体种类依旧无法分辨。”啍

  “不过这两间小殿的面积只有几平方米,所以不太可能有大型文物存在。”

  说着徐云又顺手翻开了下一页,语术不变的介绍道:

  “接着是中间的过道以及竖直方向的三间墓室,从结构上来.....额?”

  结果说着说着。

  徐云的嘴里再次发出了一声轻咦,生生止住了话头。

  见此情形。

  一旁的姜成谷不由精神一震,飞快的问道:啍

  “徐博士,是重力梯度仪又检测到了什么新物件吗?”

(本章未完,请翻页)
记住手机版网址:m.173kxsww.com
加入书签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