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4章 第 174 章_戏明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174章 第 174 章

第(1/3)页

文哥儿溜达回家,  肚皮还饱饱的,他平时有事没事就爱出去玩耍,时不时会被人投喂一顿,  王华也没太在意。

        结果这第二天,京师又闹腾出新事儿来了,刘吉门口也被人贴了一对对子。

        这对子更损,乃是十分好记的隐字联,骂人不仅带拐弯的,  还非常通俗易懂,属于寻常百姓听了都要在饭桌上聊几句的那种。

        毕竟你说什么卢杞啊荆公啊,  那还得有点文化水平的人才能知晓,搁老百姓那儿一听,谁晓得他们是谁?卢杞和枸杞啥关系?荆公是荆条的尊称吗?

        这一二三四五六七就不同了,谁还不会念咋滴?这玩意谁听一遍还能记不住?就只贴出来那么小半天,笑话都传遍京师了:刘棉花,王八,  无耻!

        这就是一个好记的绰号的魅力所在了。

        下次再有什么关于他的新鲜事,  这个绰号将会再次被提起,  产生一加一大于二的良好效果。至于怎么个王八无耻法,  大家都会露出个“懂的都懂,不懂我也没办法”的表情。

        丘濬也很快知道刘吉家门前发生的事。他听到那副对联时心里就咯噔一跳,只觉两边耳朵都嗡嗡地响。

        这个段落是图片段落,请访问正确的网站且关闭广告拦截功能并且退出浏览器阅读模式

        这个段落是图片段落,请访问正确的网站且关闭广告拦截功能并且退出浏览器阅读模式

        这个段落是图片段落,请访问正确的网站且关闭广告拦截功能并且退出浏览器阅读模式

        刘吉是什么样的人,  他们这些早早入朝的人最清楚不过。

        别看他现在直言敢谏,  过去他在内阁那十几年间可没少和外戚内宦眉来眼去,  各种排挤忠良的事情更是没少干。

        丘濬一书友何乔新,弘治初年曾经出任刑部尚书,  曾经悉心从大牢里捞出不少弹劾过刘吉等人的御史。

        当初前任刑部尚书致仕,大家都觉得该何乔新上,刘吉这位首辅愣是宁愿空着尚书之位也不绝口不提此事。

        还是王恕回朝后看不过眼上书举荐何乔新,刑部尚书的空缺才算是被补上。

        结果何乔新当了刑部尚书后,凡是何乔新提议的事刘吉这位首辅一概不搭理、不处理,还找由头攻讦他借尚书权势包庇舅家。何乔新无法可施,只能被逼致仕,以此保全自身清节。

        何乔新除了为人清正刚直之外,也和丘濬一样热爱读书,甚至曾经手抄过书籍三万多帙,每一帙都被他精心校阅过。

        两人同在京师时经常以书会友,一度聊到身后之事,说咱俩的交情简直像是司马光、范镇那么好,以后谁先死了就由对方写墓志铭。

        司马光和范镇是生平至交,不仅生前关系好(比如动不动来回写十几封长信讨论学术问题),死后还是由范镇来书写司马光的墓志铭。

        对丘濬这个司马光的狂热爱好者来说,能让他说出“吾与子相知不啻君实(司马光的字)景仁(范镇的字)”这种话,可以确定两个人感情是真的好到极点了。

        丘濬本来就不喜欢刘吉,送走何乔新这位难得聊得来的朋友之后更是怎么看刘吉怎么不顺眼。

        可再不顺眼也没办法,大伙再怎么弹劾也没用,没见刘吉绰号是刘棉花吗?越被弹劾官儿越高,说的就是他们这位刘首辅了。

        皇帝要留着刘吉,他们这些干活的也只能捏着鼻子继续干活。

        要不是怕被人逮着小辫子,丘濬都想等刘吉致仕时买串鞭炮去刘吉家大门口放了。

        现在知晓文哥儿一个小孩子跑去刘吉家门前贴对联,丘濬心里也说不清是怎么个想法。说不气肯定是假的,都说了不能干这种事,他怎么就这么不听话呢?

        才五岁就敢做出这样的事,以后还得了?

        以后这小孩会成长成什么样,他怕是也看不到了。他都七十几岁了

(本章未完,请翻页)
记住手机版网址:m.173kxsww.com
加入书签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