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6章 博士赴南疆_南北大唐帝国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226章 博士赴南疆

第(2/3)页

意,从两学二馆诸生中挑选合适者予以授官南派,并向天下征召儒学博士,强制门下省审议通过,尚书省执行。

  李弘没想到为何会有那么多朝臣上书反对向南疆羁縻州县遣派官吏,惹得大父生怒。

  做为二策献奏者,李弘郁闷的来到四弟府上排忧解闷。

  “哈哈哈!大哥,你这是身在局中不知局。朝中诸臣为何多人上书反对,只需回想下两学二馆中诸生的来源就明白他们的良苦用心了。”李煜听罢大哥心中一番宣泄,摇头笑道。

  李弘脸色一怔,回神仔细一想,喃喃道:“国子学,初建于武德年,设博士五人,掌教三品以上及国公子孙,从二品以上曾孙为生者。太学,亦建于武德元年,设博士六人;助教六人。掌教五品以上及郡县公子孙,从三品曾孙为生者。弘文馆,建于武德四年,设学士教授生徒,学生30人。崇文馆,建于贞观十三年,设学士、校书郎各2人,置学生20人……”

  “弘文馆、崇文馆中的学生,皆以皇族缌麻以上亲,皇太后、皇后大功以上亲、散官一品,中书门下三品同中书门下平事章、六尚书、功臣身食实封者、京官职高正三品子孙、中书黄门侍郎子孙。”李煜开口说道:“不是朝臣反对派遣两学二馆学生前往南疆,而是反对派遣他们的子弟前往南疆受苦受罪。所授官职最高不过州长史之职,还是远离京师的南疆蛮僚之地。对于京师之人来说,形同贬官流放,还要承担重任,安危难保,前途渺茫,这令朝中高官厚禄的朝臣怎忍心让自家子孙去?哪个不是希望自家子孙留于京师,好好读书,到该授官时,享受父辈功勋萌荫入仕,入职于天下各繁华州县才是期望所在。”

  “岂有此理,这些朝臣只知顾自家子孙安危、前途,那朝廷的安危、前途又由何人来顾?”李弘气冲冲的斥道,没想这些朝臣上书反对表面上大义凛然,说什么朝廷置国家栋梁于蛮僚之地,就如弃珠玉于荒野的繆论。实际竟是为一己私心,不想自家子孙被朝廷派往南疆受苦受罪罢了。

(本章未完,请翻页)
记住手机版网址:m.173kxsww.com
加入书签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