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1章 麻烦的经度_南北大唐帝国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91章 麻烦的经度

第(2/3)页

从他带着有两尺长的长方形小箱子中拿出一个铜制圭表。

  直立于平地上测日影的标杆,叫做表;正南正北方向平放测定表影长度的刻板,叫做圭。当太阳照着表的时候,圭上出现了表的影子,根据影子的方向和长度,就能读出时间,也能应此算出此地的太阳高度角进而算出此地的纬度。

  王海崇先用罗盘确定此地的南北方向,当指南针停止旋转后,按红蓝色指针所指方向确定了南北方,再将圭朝北平放,从衣袖里拿出小本本盯着圭上的刻度等待正午时刻的到来。

  由于圭为南北方向,当太阳自东向西运动时,只有正午时分,表的影子才会正好投射至圭上。此外,由于地球公转时,北半球阳光直射点的南北移动,同一地点每天正午的表影长度都不相同。根据表影长度变化规律,就可以知晓当地一年的时长和二十四节气的位置。

  对于王海崇来说,他只需要测出此地的纬度即可,那什么一年的时长、二十四节气,谁有兴趣谁来干。

  此次出海他可不是出来玩的,与船队中另外两名制图员负责将船队所经过发现的海岛在地图上精确绘出来,还要与张钦等精通航海的人画出海图。王海崇的主要职责就是确定一路上的纬度,至于经度那只能进行估算了。

  李煜与李淳风、胡惠超、叶法善及王海崇师傅葛仙师参考罗马商人带来的古罗马地理天文学家托勒密的《地理学指南》结合华夏先辈如东汉张衡这样的地理天文大师的著作。

  商定以长安为0度经线即本初子午线,划成东经180度,西经180度。在地球中心处划出一条0度纬线为赤道,分成南北各90度的纬线。

  两纬度之间的距离经过验证后确定采用李煜提出的两纬度之间相距222里即111公里,且不随纬度的增加减少而递减。

  至于经度则敲定赤道上两经度之间相距222里(这有待验证,只是李煜提出的一个假设,虽明知是对的,可说不出原因,只能以纬度之间的距离假设经度而定说服李淳风等人)。从赤道开始指向南北的两经度之间随纬度增加一度,两条经线之间的距离则减少大约2.5度,至两北极点则为0度,至于南北极

(本章未完,请翻页)
记住手机版网址:m.173kxsww.com
加入书签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