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7章 戍卒叫_秦吏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377章 戍卒叫

第(3/3)页

一批戍卒又来到这,继续从新兵做起……”

  这是黑夫深入陇西边塞后,与戍卒们同吃同住后,听到的抱怨。秦朝一统才两年,来自远方的戍卒们已苦不堪言,所以才会发生逃亡的事。

  可想而知,再有十年积怨,那还了得?

  陈平深以为然,关中秦人还好,已经习惯这种制度了,可关东六国遗民受不了啊。

  “不瞒右庶长。”

  陈平道:“一旦遇上边戍之役,山东之民见行,妻子嚎哭,如往弃市,还将其称之为‘谪戍’。”

  这些边戍之卒,常优先征发赘婿、商贾,黑夫以为,这样的戍卒到了边境,除了站满燕、赵长城,虚张声势外,根本没有出塞作战的能力,不反叛逃亡就不错了。

  章邯出言附和:“黑夫之策甚善!岂止是山东之民,关中秦人,过去扫灭六国时,斩首立功,便有封官赐爵之赏,这些好处足以补贴远行的衣食花费,故秦人才闻战则喜,战场上勇敢作战,视死如归。”

  “如今则不同,去年,朝廷发兵戍守江南长沙、苍梧之地,关中之人过去之后,不习惯南方湿热的天气,加上水蛊等恶疾,士兵十死二三,侥幸活下来的人服役归来,也没有分文的抚恤,故关中之人,都视南赴为危途……”

  这也是关中军功贵族异口同声支持黑夫“西拓”之策的原因,这样的话,他们的子弟就不必去南方了。

  所以黑夫向秦始皇建议,是时候根据形势变化,改变旧律了。不如将帝国三十六郡,划分成几个大的片区:黄河以北为北,函谷关以西为西,淮水以南为南。严格规定,南人戍南,北人戍北,西人戍西!如此,在节省了戍守成本的同时,也能保证戍卒熟悉当地环境,他们服役的排斥心理也会降低许多。

  在此基础上,再行移民实边,屯田戍守之策。

  “右庶长之建言,实乃利国利民之策!”

  不但利于关西秦人,也利于山东六国遗民,陈平佩服之余,也不由骇然。

  “他曾看出,我有宰天下之志,但他这些建言,大都针砭时弊,虽尚未正式跻身朝堂,却已在指划天下了!”

  他更认定,来咸阳投奔黑夫,是自己做过最正确的事情。

  陈平不知道,黑夫此时此刻心中想到的,却是三年前,秦楚两军蕲南决战后,他奉王翦之命追击残敌,行至蕲县东北时,留宿过一夜的大泽乡。

  贫穷的小邑,敢怒不敢言的楚人老汉,眼中难掩恐惧愤恨的楚人孩童……

  黑夫忘不了那一幕,所以他心中,常常会浮现一个问题。

  后人言,戍卒叫,函谷举。楚人一炬,可怜焦土。

  关中天府之国,咸阳百里宫阙,眼前的繁华市邑,数百万秦民生活的地方。

  黑夫虽是南郡人,但他挺喜欢关中:喜欢渭桥的车水马龙,喜欢长阳街南市的琳琅满目,喜欢自己和妻子浓情蜜意的新府邸,喜欢在守藏室里和张苍一起看书增长知识的闲暇下午,喜欢杜邑山东移民热气腾腾的汤饼,也喜欢镐池边日夜不休的造纸工坊,那是黑夫的心血……若它们统统被毁于一旦,实在是极大的可惜,亦是一个文明的悲哀和遗憾。

  但是。

  “若能除此苛政,直接没了渔阳之戍,陈胜吴广不必远行,大泽乡的那把火,还会烧起来么?”

  
记住手机版网址:m.173kxsww.com
加入书签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