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九十四章:三酸两碱的价值_大宋好官人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六百九十四章:三酸两碱的价值

第(1/3)页

  至于任何一个学过化学的人,都应该知道三酸两碱在工业上的巨大作用。别的不说,比黑、火药厉害得多的硝化甘油、苦味酸等,哪一个不需要用到硝酸和硫酸?至于盐酸,还能用在棉花的印染上。至于烧碱,可以生产纸、肥皂、染料,甚至还能冶炼金属。纯碱——做馒头面包必备的,还能用来冶炼金属。

  反正,没有三酸两碱,大宋的工业别想腾飞;有了三酸两碱,那就不是异族人能理解的事物了。

  这,就是科技的力量!

  “小官人,那你说的话,还能兑现不?”郭骞有点忸怩地说道。

  张正书一愣,然后笑道:“我说过的话,什么时候没兑现了?”张正书还以为是修缮道观的事,三酸两碱能带来的好处,岂是用金钱来衡量的?不说别的,单单是烧碱、纯碱在日用品、食用品上的收益,就不可限量了。拿宋朝的馒头来说吧,其实只是用冷水面做的,并没有发酵。而发酵面,一般用来做包子了。额,在宋朝包子和馒头是恰好相反的,馒头是有馅的,包子是没馅的。当然了,就算是发酵面,也一般多用天然碱来做,成本还挺高的。别小看发酵面做成的包子(也就是馒头了),价格甚至比包子还贵——口感好啊!

  张正书因为宋朝包子和馒头叫法与后世不一样,曾经在系统考证过。原来在清代之前,馒头一直是指有馅的,包子都是指没馅的。可是清兵入关后,这称呼就跟着变了。为啥?系统给出的一个笼统的说法是,那些通古斯野猪皮学着中原人做馒头,但由于辽东白山黑水一带环境恶劣,又不是每天都能吃上肉的,吃法又粗糙,不喜欢弄肉馅,于是就干脆不要馅了。但是呢,这些螨清还是管这叫馒头,却把不常见的有馅的叫包子。清兵入关以后,这种叫法也跟著流行起来,反而代替了原本的称呼。

  但是后世的吴语区还时常把包子称作“馒头”,如“生煎馒头”、“蟹粉馒头”等等。

(本章未完,请翻页)
记住手机版网址:m.173kxsww.com
加入书签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